雄黄
雄黄
(《本经》)
【异名】黄金石(《本经》),石黄(《唐本草》),天阳石(《石药尔雅》),黄石(《品汇精要》),鸡冠石(《石雅》)。
【来源】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。
【矿物形态】雄黄
单斜晶系。晶体柱状,晶面上有纵行条纹,大多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。颜色为橘红色,少数为暗红色。条痕淡橘红色。晶面具金刚光泽,断面呈树脂光泽。半透明。解理较完全。断口贝壳状。硬度1.5~2.0。比重3.4~3.6。性脆。受光的作用,久则变为谈橘红色粉末。产于低温热液矿脉内,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。常与雄黄、辉锑矿等共生。
【采集】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,见空气即变坚硬,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,除去杂质泥土。
【药材】为不规则的坎状,大小不一。全体呈深红色或橘红色,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。体重,质松易碎,断面粗糙,红色,明亮。微有特异的臭气。其中颜色鲜艳、半透明、有光泽者习称"明雄"、"雄精"或"腰黄"。以色红、块大、质松、无石性者为佳。不溶于水及盐酸;可溶于硝酸,溶液成黄色;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呈棕色。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,并生黄白色烟,有强烈的蒜臭气;冷却后熔融物凝成红紫色固体,质纯者凝成橘红色固体。
产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雌∮胄刍频男宰幢冉舷嗨疲?但雌黄为黄色,雄黄则呈红色或橘红色,可以区别??
【化学成分】主为硫化砷AsS,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盐。
【药理作用】①抗菌作用
雄黄水浸剂(1:2)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其1/100的浓度于黄豆固体培养基上试验,对人型、牛型结核杆菌及耻垢杆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。用菖蒲、艾叶、雄黄合剂烟熏2~4小时以上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变形杆菌、绿脓杆菌均有杀菌作用。
②抗血吸虫作用
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,于感染前3天开始给雄黄、槟榔、阿魏、肉桂合剂0.2毫升/20克,感染后继续给药12天,成虫减少率达75.27%,动物无虫率达14.29%,无雌虫率达42.86%。
【炮制】碾成极细粉。残水飞,晾干。
《纲目》:"(雄黄)用米醋入萝卜汁煮干用良。"
【性味】辛苦,温,有毒。
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平寒。"
②《别录》:"甘,大温,有毒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味辛。有大毒。"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微毒。"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、胃经。
①《纲目》:"入肝经气分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阳明经。"
③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肝二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燥湿,祛风,杀虫,解毒。治疥癣,秃疮,痈疽,走马牙疳,缠腰蛇丹,破伤风,蛇虫蟹伤,腋臭,臁疮,哮喘,喉痹,惊痫,痔瘘。
①《本经》:"主寒热,鼠瘘,恶疮,疽痔,死肌,杀百虫毒。"
②《别录》:"疗疥虫,匿疮,目痛,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。百节中大风,积聚,癖气,中恶腹痛,杀诸蛇虺毒,解藜芦毒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疥癣,风邪,癫痫,岚瘴,一切蛇虫犬兽咬伤。"
④王好古:"搜肝气,泻肝风,消涎积。"
⑤《纲目》:"治疟疾寒热,伏暑泄痢,酒饮成癖,惊痫,头风眩晕,化腹中瘀血,杀劳虫疳虫。"
⑥《本草正》:"治痈疽腐肉,并鼠痿,疽、痔等毒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外用:研末撒、调敷或烧烟熏。内服:入丸、散,1~4分。
【宜忌】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。
《本草通玄》:"血虚大忌用之。"
【选方】①治??疥:雄黄一两,黄连二两,松脂三两,发灰如弹丸。四物熔猪膏与松脂合,热捣,以薄疮上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②治癣:雄黄粉,大酢和。先以新布拭之,令癣伤,敷之。(《千金翼方》)
③治遍身虫疥虫癣:雄黄、蛇床子各等分,俱研细,水银减半。以猪油和捣匀,入水银再研,以不见星为度。早晚以汤洗净,搽药。(《姜月峰家传方》)
④治白秃头疮:雄黄、猪胆汁。和敷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⑤治痈疽坏烂及诸疮发毒:雄黄五钱,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