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曲草



鼠曲草
(《本草拾遗》)
【异名】鼠耳、无心草(《别录》),鼠耳草、香茅(《本草拾遗》),蚍蜉酒草(《酉阳杂俎》),黄花白艾(《履?f岩本草》),佛耳草(《脾胃论》),茸母(邵桂子《雪舟脞语》),黄蒿(《本草会编》),米曲、毛耳朵(《纲目》),水菊(《质问本草》),绵絮头草、金沸草、地莲、黄花子草(《纲目拾遗》),水蚁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清明香(《天宝本草》),追骨风、清明菜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棉花菜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菠菠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棉茧头、宽紧草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清明蒿、一面青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鼠密艾、水蒿、粑菜、白头草,水曲(《湖南药物志》),绒毛草、丝棉草、羊耳朵草、猫耳朵草,孩儿草、猫脚药草、花佛草、毛毛头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,黄花果、糯米饭青、棉菜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黄花曲草、白芒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,田艾、毛毡草(《广东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》)。
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鼠曲草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10~50厘米。茎直立,密被白绵毛,通常自基部分枝。叶互生;下部叶匙形,上部叶匙形至线形,长2~6厘米,宽3~10毫米,先端圆钝具尖头,基部狭窄,抱茎,全缘,无柄,质柔软,两面均有白色绵毛,花后基部叶雕落。头状花序顶生,排列呈伞房状;总苞球状钟形,苞片多列,金黄色,干膜质;花全部管状,黄色,周围数层是雌花,花冠狭窄如线,花柱较花冠为短;中央为两性花,花管细长,先端5齿裂,雄蕊5,柱头2裂。瘦果椭圆形,长约0.5毫米,具乳头状毛,冠毛黄白色。花期4~6月。果期8~9月。
野生于田边、山坡及路边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【采集】开花时采收,晒干,去尽杂质,贮藏干燥处。
【药材】于燥全草带有花序,茎灰白色,密被绵毛,质较柔软。叶片两面密被灰白色绵毛,皱缩卷曲,柔软不易脱落。花序顶生,苞片卵形,赤黄色,膜质,多数存在,花托扁平,花冠多数萎落。味微苦带涩。
主产于江苏、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。
【化学成分】全草含5%黄酮甙,0.05%挥发油,微量生物碱和甾醇,0.58%非皂化物,又含维生素B、胡萝卜素、叶绿素、树脂、脂肪等。花含木犀草素4′-β-D-葡萄糖甙。
【药理作用】小鼠反复吸入浓氨水形成慢性咳嗽后,灌服鼠曲草煎剂,有一定的止咳作用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《别录》:"味酸,无毒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③《履?f岩本草》:"性温平,无毒。"
④《药类法象》:"气热,味酸。"
【归经】《雷公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