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床子



蛇床子
(《本经》)
【异名】蛇米(《本经》),蛇珠(《吴普本草》),蛇粟(《广雅》),蛇床仁(《药性论》),蛇床实(《千金方》),气果、双肾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额头花子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野茴香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蛇床(《本经》),又名:盱、虺床(《尔雅》),马床(《广雅》),思益、绳毒、枣棘、墙蘼(《别录》),秃子花。
一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茎直立,圆柱形,有纵棱,疏生细柔毛。根生叶有柄,基部有短而阔的叶鞘;叶片卵形,2~3回羽状分裂,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,先端尖锐;茎上部的叶和根生叶相似,但叶柄较短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伞梗10~25个,基部总苞片8~10,线形,具缘毛;小总苞片8~10,线形;萼齿不明显,花瓣5,白色,倒卵形,先端凹,而具狭窄内折的小舌;雄蕊5,与花瓣互生,花丝细长,花药椭圆形;子房下位,花柱2枚,花柱基部圆锥形。双悬果椭圆形,果棱成翅状,无毛。花期4~7月,果期6~8月。
生于山坡草丛中,或田间、路旁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【采集】果实成熟,呈黄色时采收,割取全株,打落果实,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果实椭圆形,由2分果合成,长约2毫米。直径约1毫米,灰黄色,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