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勃



马勃
(《别录》)
【异名】马?H(《别录》),马屁勃(陶弘景),马?H苗(《蜀本草》),灰菇(《经验良力》),马屁包(《袖珍方》),牛屎菇(《纲目》),灰包菌((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药苞(《河北药材》),人头菌、牛屎菌、大气菌、灰菌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鸡肾菌、地烟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马勃科植物脱皮马勃、大颓马勃、紫颓马勃的干燥子实体。
【植物形态】①脱皮马勃
子实体近球形至长圆形,直径15~20厘米。包被薄,易消失,外包被成块地与内包被脱离,内包被纸状,浅烟色,成熟后全部消失,遗留成团的孢体随风滚动。孢体紧密。有弹性,灰褐色,渐退成浅烟色,由孢丝及孢子组成;孢丝长,分枝,相互交织,浅褐色,粗2~4.5微米;孢子褐色,球形,有小刺。直径4.5~5微米.
生于草地上。分布内蒙古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等地。
②大颓马勃
孑实体球形或近球形,直径15~20厘米,或更大,不孕基部无或很小;包被白色,后变浅黄或淡青黄色,由膜状外被和较厚的内被所组成,初微具绒毛,渐变光滑,质脆,成熟后开裂成块而脱落,露出浅青褐色的孢体;孢子粉状,球形,光滑或有时具细微小疣,淡青黄色,直径3.5~5微米;孢丝长,与孢子同色,稍≈Γ?有稀少横隔,??.5~6微米。
生于旷野草地上。分布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新疆、青海、江苏等地。
③紫颓马勃
子实体陀螺形,直径5~12厘米,不孕基部发达;包被薄,两层,上部常裂成小块,逐渐脱落,内部紫色,当孢子及孢丝散失后遗留的不孕基部呈杯状;孢子粉状,球形,直径4~5.5微米,上有小刺;孢丝很长,分枝,有横隔,互相交织,色淡,粗2~5微米,
生旷野草地上。分布河北、新疆、青海、四川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广西、福建、海南等地。
【采集】7~9月,当子实体刚成热时采收,拔起后,去净泥沙,晒干。本品在霉雨季节生长很快,4~5日即成熟,应注意适时收采,过早过迟均影响质量。
【药材】①脱皮马勃的子实体呈扁球形或类球形,直径15~18厘米或更大。外皮灰棕色至黄褐色,纸质,常破碎呈块片状,或已全部脱落。除去外皮的马勃呈黄棕色或棕褐色棉絮状。体轻泡、柔软,有弹性,内藏大量孢子,轻微捻动即有粉尘状孢子飞出。用手捻之有细腻柔软感。气味微弱。以个大、饱满、松泡有弹性者为佳。
产内蒙古、河北、甘肃、陕西、江苏、湖北等地。
②大颓马勃的子实体已压扁呈不规则的块状。外包被较厚硬而脆,黄棕色。内包被灰黄色,纸质,里面为孢体,淡青褐色,絮状,轻轻捻动即有尘状孢子飞出。气微弱,味微苦涩。
主产于青海。
③紫颓马勃的子实体呈扁圆形或杯形,直径5~12厘米。基部有小柄,包被紫褐色,粗皱,有圆形凹陷,包被薄,外翻。上部包被已脱落,露出紫色絮状孢体。体轻泡有弹性,用手捻之有大量孢子飞扬。气味微弱。
主产江苏、湖北、广西等地。
除上述品种外,尚有同科植物埃蕈(又名:有柄马勃)的干燥子实体,亦同等入药。形似马勃而小,直径通常只2~4厘米,上部扁圆,下有短柄;皮较硬脆,内部不呈海绵状。
产四川、湖北、云南、江西、广东、浙江、湖南等地。
【化学成分】 含马勃素(emmatein)、麦角甾醇磷酸铂及亮氨酸、酪氨酸等氨基酸。
【炮制】除去硬皮,切成方块。
《纲目》:"凡用,以生布张开,将马勃于上磨擦,下以盘承取末用。"
【性味】辛,平。
①《别录》:"味辛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辛咸,平。"
【归经】《纲目》:"肺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肺利咽,解毒,止血。治喉痹咽痛,咳嗽失音,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。
①《别录》:"主恶疮、马疥。"
②陶弘景:"敷诸疮。"
③《本草衍义》:"去膜,以蜜揉拌,少以水调呷,治喉闭咽痛。"
④《纲目》:"清肺,散血热,解毒。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