蚕茧草



蚕茧草
(《本草拾遗》)
【来源】为寥科植物蚕茧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蚕茧草
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可达1米。茎棕褐色,单一或分枝,节部通常膨大、叶披针形,长6~12厘米,宽1~1.5厘米,先端渐尖,两面有伏毛及细小腺点,有时无毛,但叶脉及叶缘往往有紧贴刺毛;托叶鞘筒状,外面亦有紧贴刺毛,边缘睫毛较长。穗状花序,长可达10厘米以上;苞片有缘毛,内有花4~6朵,花梗伸出苞外;花被5裂,白色或淡红色,长2.5~6毫米;花柱3。瘦果卵圆形,两面凸出,长约2毫米,黑色而光滑,全体包于宿存的花被内,花期9~10月。
野生于水沟或路旁草丛中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、湖北、广东、台湾等地。
本品在四川作蓼子草使用。参见"蓼子草"条。
【性味】《本草拾遗》:"味辛,平,无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《本草拾遗》:"主蚕及诸虫咬人,恐毒入腹,煮汁服之。生捣敷疮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