^a芦荟大黄素 ^bAloe-emodin
有效成分: ^a芦荟大黄素 ^bAloe-emodin
异名: 芦荟泻素 Rhabarberone
化学名: 9,10-Anthracenedione, 1,8-dihydroxy-3-(hydroxymethyl)
结构式: str-0056
分子式/分子量: ^aC↓15H↓10O↓5; ^b270.23
临床: 作泻药用。
成分分类: 醌类
物理性状: 橙色针状结晶(甲苯), 熔点223?224°。易溶于热乙醇。在乙醚及苯中呈黄色, 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。
来源: ^a蓼科植物^b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. ^c根茎[1] ^b药用大黄 R. officinale Baill. ^c根茎[1]^b巴天酸模 Rumex patientia L. ^c根[2]^b齿果酸模 R. dentatus L. ^c叶[3]^a豆科植物^b山扁豆 Cassia mimosoides L. ^c根[4]^b决明 C. tora L. ^c种子[5]^b望江南 C. occidentalis L. ^c种子[6]^a鼠李科植物^b鼠李 Rhamnus davurica Pall. ^c果实[7]
作用: 为大黄的抗菌有效成分, 对其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、链球菌及白喉、枯草、炭疽、副伤寒和痢疾等杆菌, 其中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敏感, 抑菌的有效浓度为15?25μg/ml↑[8]。其抗菌作用均为抑菌而非杀菌; 对培养基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、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↑[9]。还有泻下作用, 临床用作泻药↑[10]。
参考文献: 1. C. A. 64:20201a, 1966 2. 同上 76:70119p, 1972 3. 同上 65:14096f, 1966 4.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: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(第一分册) 401, 1972 5. 药学杂志 (日) 74(3):224, 230, 1954 6. C. A. 71:53489p, 1969 7.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: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(第一分册) 427, 1972 8. 药学学报 6(12):757, 1962; C. A. 96:3524s, 1982 9.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(4):426, 1963 10. The Merck Index 9ed. 301, 1976
用途分类: 抗菌, 泻下